
白露后,天渐渐凉了,暑热和着最后的那抹晚霞一起下山。晚餐后,我搬把小凳,置于小院,泡杯清茶,拿把蒲扇,坐定。桂花的暗香隐隐袭来,婆娑处,月亮从山那边爬了上来。
谭韵欣/摄
一晃又是一年中秋节。
山那边有什么?有我的奶奶,那个爱说爱笑爱看书爱讲故事爱绣花的奶奶。她说过“天黑别怕,奶奶永远守着你”。我以为她会信守承诺,永远执一把蒲扇,唱着童谣守我入睡。直到有一天,她失信了,睡到了山那边,只把笑永远钉在了老屋的墙上。
“叮咚”,清茶荡起了一圈涟漪,有温温湿湿的东西自我的眼中涌出。待清茶平静,舒展着的片片绿叶间,一轮明月在闪烁。仰面,让那眼眶中还没来得及全部爬出的泪水回去,喉头咽一下,丝丝咸味慢慢浸润。
圆月跳出了树影。
小时候,我不记得爸爸妈妈的生日,但我记得奶奶的生日,八月十五,中秋节这一天。奶奶的名字里有一个“桂”字。据奶奶自己说,她出生的那年中秋,桂花开得特别多,特别香。所以,奶奶会做桂花酒、桂花糕,会绣桂花,会唱“八月桂花香”,会吟“人闲桂花落”的诗句,就都顺理成章了。
月亮躲进了云层,露出半张脸。
“月亮粑粑,肚里坐个嗲嗲,嗲嗲出来买菜,肚里坐个奶奶……”奶奶总是在有月亮的夜晚,一边摇着摇井的手柄打水,一边教我唱着“月亮粑粑”,我总以为“奶奶出来绣花,绣只蛤蟆”的奶奶就是我的奶奶。我看见过她为每个出嫁的姑姑绣了“百年好合”的枕头,却从没见过她绣的“蛤蟆”。我追问奶奶:“绣的蛤蟆在哪里?”奶奶笑着说:“蛤蟆伸脚,变只喜鹊。”父母床顶的那块床幔上,就有奶奶绣的喜鹊。
月亮从云层里钻了出来。
教我唱完“月亮粑粑”,水也打好了,她就着月色开始洗衣服,边洗边给我讲“猴子捞月”的故事。“一只小猴子在井边玩耍,朝井里一看……”我就顺着奶奶的故事,也朝井里探头看去:月亮真的掉井里啦?!“猴子们‘糟啦糟啦’”的声音和搓衣板的声音,在院子里响起。讲完故事,我抬头看去,月亮好好地挂在天上呢!
月亮挂在天上,周围几颗星星,很小很小,这个一闪,那个一亮,我觉得月亮孤独得没有朋友,宛如此刻独坐院子的我。
奶奶说,月亮有朋友,它里面住着个吴刚。“他是一个砍树的樵夫,惹怒了炎帝。为了惩罚他,太阳神就把吴刚关在月亮上,命令他砍伐不会死的月桂。”奶奶还说,月亮里面还有个嫦娥。“传说嫦娥偷吃了后羿从西王母那里求来的仙丹,便不由自主的飞了起来,到了月亮上的广寒宫成了神仙,可嫦娥一直思念着丈夫后羿,广寒宫也冷冷清清的,陪伴嫦娥的只有一只玉兔。”奶奶挽起衣袖,顺着她滴水的手指,我真的看到了月亮里在砍树的吴刚和嫦娥的飘带还有树下的那只小兔子。
清风又送来了阵阵桂花香,亘古不变的月亮把清辉洒满小院。翻开手机,全是中秋节的祝福。我望着月亮,默默地说了一句:奶奶,中秋节快乐!生日快乐!
责编:周媛
初审:周媛 二审:唐剑华 终审:夏义凤
来源:株洲高新区(天元区)融媒体中心
下载APP
分享到